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二月題目一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試談談你的看法。(不少於300字)

33 則留言:

  1. 其實香港人對現時節日的意義可謂分為兩派,有人感覺每年也有的節日,就算不關注或慶祝都沒有大不了;有人感覺只要是節日,都依照傳統做應做的事。假設是12月份的聖誕節,上班族總覺得與其吃聖誕大餐,倒不如多賺一點錢過活,青少年卻為聖誕節感到興奮,至少能收到聖誕禮物。節日所存在的意義,客觀地說是因人而異,重視與否是決定在你是否重視這個節日,往往年紀偏高的人都認為可有可無,主要原因是厭倦或過於習慣。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於香港慶祝節日的人漸漸顯得少了,但支持節日慶祝的人為數不少,預約高級餐廳與伴侶吃飯都維持一定水平。最低限度在拜祭祖先或已故的親人的重陽節、清明節,香港人都一定會出席,在部份角度來說,必需的節日仍存在自身的意義。或許將來的我也會厭倦節日,但起碼目前的我還對每一個節日的來臨充滿期待、喜悅及遵重。

    回覆刪除
  2.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節日的已失去意義,因為有很多人都認為每年都一定有那節日,所以根本沒有甚麼好慶祝。就好像新年,每年都一定要吃一餐團年飯,為了下一年帶來好運,所以每一道年菜都會取一個吉利的好名字,但是現時的香港人認為這不重要,便將那些菜名不斷抄下來,不去想過另一些名字;對孩童來說,在新年假期最令人開心的事就是收到紅包。年輕人必須跟長輩拜年,以及說一句恭喜發財,才取得紅包,但現時的年輕人只是隨隨便便地說一句恭喜發財,就會取得紅包。但我對每一個節日的來臨都充滿了期待的。

    回覆刪除
  3.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 雖然大家都知道有這些節日的存在, 可惜大家從不知道節日的目的或來源, 大家都只在乎節日是否是公眾假期. 如農曆新年, 大家都應該穿上新的衣服去拜年, 農曆一月一日至十五日都不可以洗澡, 等等.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 大家都只在乎「利是錢」的多與小, 已經都不在乎傳統的習俗了.
    又或者如清明節或重陽節, 傳統的清明節或重陽節是在正日到墓前拜祭, 後人會送上鮮花和先人生前最愛的食物. 可惜現代的人不同了, 大家只顧方便, 不會在正日到墓前拜祭, 只會在清明節或重陽節的前一個月或後一個月才去拜祭, 有些後人更為求方便, 在網上拜祭, 你說是否有些離譜呢?
    聖誕節更是一個最失去意義的節目. 雖然每當聖誕節商場或街道一定會充滿聖誕氣氛, 但是每當記者去採訪市民知道聖誕節的來源時, 大家都目定口呆, 這樣的聖誕節還算是聖誕節嗎?

    回覆刪除
  4. 4A02 CHAN WAI KWAN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但我卻不這樣認為。
    我覺得香港的節日從未失去過意義,即使全香港的市民都不知道節日的目的或來源,我仍然覺得每一個節日都十分有意義。意義不在於人們是否慶祝節日或順應著傳統做應做的事,意義在於那節日的氣氛。
    每一個節日都有不同的氣氛,例如聖誕節,聖誕節充滿了快樂的氣氛和每一個人對新一年的希望與憧憬。而農曆新年充滿了每個人的祝福,親友們之間互相道賀送禮,使香港的人情味愈來愈重,洋溢著溫馨的感覺。清明節或重陽節則充滿了哀傷的氣氛,人們紛紛前去掃墓拜祭,表現出中國人最重視的「孝」 。另外還有七夕,七夕的起源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也算是「中國版」的情人節,這日充滿了甜蜜的氣氛。
    節日的意義不在乎慶祝與否,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就是所謂的「意義」了。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這個問題主要都是因人而異.某些節日對成年人和青少年都感覺不同.成年人可能會覺得年年的節日都是大同少異.把時間放在這是太浪費時間了..但是對於年輕人說可是一個一年一度的事情,每一個節日都是和朋友們一起玩樂的最佳事機 ..也是一些雙親比較嚴厲的人,憑這些節日作為借口出去玩..所以他們是倍感珍惜這節日,這些是成年人所不了解的.不論節日是什麼.只要他們的本質沒有改變,我就會一直尊重和重視這些節日

    回覆刪除
  6. 4A35 SHEK SIU HIN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節日的已失去意義,因為現今的香港人生活太急速和時間的確太少了..所了對於一些節日的時候就表現得漠不關心,例如好像上一年的聖誕節的時候一樣,在街中的氣氛絕對沒有以前的好,現時的氣氛絕不算熱鬧。有些上班一族都只顧上班而忽略了這些一年一度的節日,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一些一年一度的日子是十分值得享受的。就小朋友來說新年的時候應該十分開心的,因為在新年的時候可以食很多很多食物是平時食不到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利是收吧!!所以我認為現今的人的確忽略了很多特別的日子,可能我之後也會對某些日子的感覺慢慢變淡的,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到這一刻對我來說絕對是有些日子必須記住的。

    回覆刪除
  7. 4A01 Chan Hoi Yan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快得從沒有慢下來, 很多節日的傳統習俗、儀式也漸漸地簡化, 甚至失傳。我們今時今日對節日的期待已遠遠比不起從前的那顆熱誠了。
    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曆新年, 新封包也只是一個象徵, 真正的祝福知意義已經漸漸透明了。即使是西方節日,聖誕節, 萬聖節等, 雖然我們有草草慶祝過,但氣氛已慢慢減退下去了, 從不像西方國家般普天同慶。
    香港人對節日真正重視的只是假期, 因為大多香港人忙得一年只有幾天真正的假期, 即使放假, 也不願出門去與友人慶祝, 寧願在家以電腦代事罷了, 例如在社交網站發表一句簡單的「新年快樂」、「聖誕快樂」。
    我們該從這一刻起放慢節奏去享受節日, 欣賞傳統。

    回覆刪除
  8.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並不是完全失去意義,只不過相比從前略為遜色.時移勢易,單調的傳統節日,很難會吸引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港人,所以商家都各出其謀,為沈悶的節日氣氛披上濃厚的色彩,從中獲得利潤.人會變,月會圓,在商家潛移默化下港人漸漸適應,送禮「拉關係」多過注重節日本身的含意.新年派紅封包就是最好的例子,雙方隨波逐流為求共平交易,紅封包存在的目的是給與小孩祝福,可惜今天演變成一項枱底交易.話雖如此,香港人對待清明節和重陽節卻持有相反的態度,立刻變得認真,可能是因為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尊重先人,或許我們身上還剩下少許中國文化.節日的出現除了慶祝外,另一個目的就是與家人共聚天倫,增進感情,給繁忙的港人放下緊張的步伐,稍作休息

    回覆刪除
  9. 4a 32 Ng Lok Man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香港的節日從未失去過意義,因為香港的節日小至復活節,大至農曆新年,每一位香港的市民也會熱烈地慶祝那些節日,即使人們是否慶祝節日或順應著傳統做應做的事。在聖誕節,人們會吃火雞,唱聖詩,互相交換聖誕禮物,氣氛是十分快樂。而傳統的農曆新年,各家各户就算是大朋友或者是小朋友也會上新的衣服去拜年,互相祝賀祝祝福,喜慶萬分。所以,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沒有失去到它們的意義,它們的意義只是由本來的自身意義傳去了着重節日的氣氛,只是性質不同而已。

    回覆刪除
  10. 4A_19 WU HIU LAM

    我不同意現在的節日已失去意義這個說法, 因為所有節日的意義歸根究底也只是給人們一個提醒和理由去和親朋戚友團聚﹑表達心意罷了。
    就例如母親節, 為何要有這樣的一個節日呢? 難道這是表示我們只需在母親節才孝順母親? 答案當然不是! 所以節日的意義更多的是提醒, 令都市人在繁忙的日子裡也不忘抽空, 好好的感恩和珍惜與身邊的人共聚的日子。因而失去了意義與否, 只是基於你如何地看待節日和你自己本身對節日定下的意義。
    對我而言, 每個節日都是代表可以放下平常生活的重擔, 和家人﹑朋友好好享受節日氣氛的日子, 也大有團聚之意。
    在這行程緊湊的社會裡, 如果沒了像"節日"這樣的提醒, 那我們何時才會想起在家中的父母, 何時才會驚覺自己已好久沒和父母談笑風生?
    因此對於節日是否失去了意義, 我堅信答案是沒有的。

    4A_19 WU HIU LAM

    回覆刪除
  11.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節日的已失去意義,最明顯的就是香港人對節日的了解已經不深。
    就如中國的新年 相比以前 會十分重視這節日 每到新年都會穿新衣服 團年飯少不了 但近年來的新年 不少人因為新年時還要工作 已經沒有時間去拜年 對小朋友來說 新年就只是有紅封包收 對於背後的意義小朋友好像已經不知道
    另外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 節日就只淨下'有一天的公眾假期'的想法 不再想那天和家人到那里好好慶祝
    香港人應該好好了解節日的意義 然後好好的慶祝 在節日時不應只想著工作 好好休息放鬆一下 因為香港人生活的確太急促了。

    回覆刪除
  12. 4A 30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我認為這句很對.因為現時香港人生活煩忙.很多的傳統節日都被香港人漸漸淡化.例如:中國"清明節",現在的人很少真的去掃墓只會去工作或者與朋友外出看電影等等節目.只有上一代的公公婆婆去掃墓了.另外,新年香港人顧着利是的多與少,禮物的多少,這是新年要的開開心心,目的嗎??
    由此可見,香港節日的確已失去意義了.我認為香港政府要了解節日的重要性,令港人去感受一下節日氣氛可能有想不到的結果呢!

    回覆刪除
  13. 4a 06 chuwaiyin

    其實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不是失去了意義,而是每個人感受和享受節日的態度不同,好像我們還是小孩時,享受每一個節日都會非常興奮和開心,因為我們兒時的心態是非常期待,可能有家人的祝賀又可能收到節日時收到的禮物,都會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成年人的方面,他們有工作,可能有的更要在節日中度過,所以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享受節日,其實對所有人來說,每一日每一天都可能是節日,每一日都是有意義的,只是在乎自己有沒有特別去為這一天裝飾好,所以香港現時的節日還沒有失去意義。
    在另一方面,意義是沒有定義的,可能坐在家裡睡眠,看一看書...都會是在節日時進行的事情,所以根本無可能去定義有沒有意義,只能定義有沒有氣氛。
    總括而言,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未失去意義。

    回覆刪除
  14. 4A16 wonghoilam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節日的已失去意義.
    隨著時代的轉變,節日的真正意義已經沒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每逢到新年,聖誕節等等的節日大家都會家人一起度過。香港人的生活節奏急促,沒有多餘時間跟家人渡過.因他們的工作太忙碌,這些節日是給他們一個完全放鬆,可以得到充份休息的一個假期.有些香港人更會利用這些假期處理工作上的事.
    現時節日都只是一個可以有機會休息的日子,而不是一個可以跟家人團聚的日子了.

    回覆刪除
  15. 4a09 ho ka you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而我非常贊同這句話。一年之中有很多不同的節日,香港人最喜歡的就是過大時大節。那並不是他們喜歡節日的意義,只是喜歡假期而已。香港的學生們都喜歡放假,每逢有節日,他們都一定會好開心;香港的上班人士更愛節日的假期,他們每天辛勞地上班,一有假期就會好好休息,根本不會理會節日的本身。
    以春節為例,大家都只是喜歡利是而已。也許上一輩的成人會明白春節的意義,但以後的小孩便會忽略這一切,只知道春節會有利是。另外,春節會有吃團年飯的習慣,但現代的香港人因工作煩忙而省略這些習俗。
    我覺得埋沒節日的意義實在太可惜了,希望香港人能明白節日的本意。

    回覆刪除
  16. 4A(20) Katy yeung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的節日沒有失去意義。
    每個人也會長大,感覺和環境也會因而改變,小時候會期待兒童節、聖誕節...我們還會傻傻的相信,真的有聖誕老人的出現,現在長大了,當然比較成熟,不會像以往般期待,可是,過節的原意卻沒有因而消失。
    過節是為了一家人在節日中一起享用豐富的晚餐,分享大家的感受。年少時,也會容易跟家人分享心事,可是長大後,時間少了,不能天天一起,也許大家也只能在電話閒聊幾句。於節日中,大家能聚在一起,雖然儀式不夠從前的盛大,但意義卻非常的大。除此之外,都市人也比較忙碌,就如清明節,他們也許沒有時間掃墓,但仍會於工作後放一些時間去探親,盡一些孝意。

    回覆刪除
  17. 我認為香港人對現時的節日沒有失去意義。
    因為我認為現今的節日,已經成為了商家一些賺錢的日子了...
    因為現時形式不同,十分多花款,例如:白色情人節,兒童節,黑色情人節等等...都成為賺錢的機遇,以這些節日名義,去吸引大眾去消費,購買他們的產品,但是市民們可能還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就跟隨著其他人一齊,說甚麼:係喎,今日係xxx日喎,買咩好呢?這就是現今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有的「羊群效應」了...所以我現在只會在一些由傳統,到了現還有的節日時,和我自己的親友慶祝一番,藉此團聚。

    回覆刪除
  18. 我認同這一個說法的。的確,現時有許多不同的節日。但是,有許多節日我們都會有一定的認識,可是,我們已經漸漸地忘記了這些節日當中的含意,來源等等的傳統習俗了。
    還記得小時侯,每逢大年初一,大家都喜氣洋洋去慶祝農曆新年這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直至現在,那種感覺但在我的心中帶不走的。可是,現在的新年卻沒有以前的氣氛了。是長大了,開始不重視新年這種能聚首一堂的大日子,還是的確沒有了以前的氣氛呢?
    再者,我們長大後,只跟朋友及同學們去慶祝,有時也會忽略了我們的家人,可能我們有這一些節日的氣氛都全靠我們的家人。
    現時,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現在有的一切,大家都應該珍而重之。

    4A_28 HUIKAYIN

    回覆刪除
  19.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而我卻想反問一下,到底節目的意義是什麼?節目對於繁忙的香港人來說,其實佔多大的地位呢?每逄聖誕節,蘭桂枋就總會變得人山人海的;萬聖節,到處都見到打扮出位恐怖的人;新年,周圍的代表色都變成紅色了。而一些傳統節日,給我們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重陽節,掃墓的地點總是堆着滿滿的人,也許不是所有的人也會去掃墓,可是他們想也會想一下自己的祖先吧。也許,聖誕節在現時已變成了給人盡慶狂歡的節日,可是對於繁忙的香港人來說,整班朋友出來聚一聚,比起真正真正的過一個聖誕更有用。節日是否失去了它的意義,就視乎你怎樣看節日了。

    回覆刪除
  20. 我不同意現在的節日已失去意義這個說法,香港是世界上的有名的城市,集合了中西文化合壁的城市,到了現在,我們還保留了節日的活動,例如聖誕節,我們會送禮物給對方,新年,會有年夜飯,貼春聯,年畫,拜年,舞龍,舞獅和掃塵等。萬聖節,會出現打扮恐怖相的人,清明節和重陽節,我們便會去掃墓,就是向去世的先人及親人的墓地進行打掃的事項。香港現時的節日一直留傳到現在,雖說沒有了氣氛,但還是有傳統的習俗。所以我不同意現在的節日已失去意義這個說法。

    回覆刪除
  21. 4a_17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
    在成人角度來看,他們一說到節日就想到了假期,想到了如何跟朋友一起外出玩通宵,並不是想一想打算如何跟家人一起慶祝。
    在作為學生的我們的角度來看,節日,只是供給我們一個合理的玩樂理由。在新年假期,我們更可能將其視為一個光明正大地拿錢的日子。
    節日不是因為記念古人﹑抒發懷念之情﹑與家人一同慶祝﹑分享喜悅而衍生的嗎?為什麼現在與家人一齊慶祝會變成了例行公事呢?老一輩的公公婆婆說要在這節日做這做那,我們就會變成機械人,安照被輸入的程式作出相應的動作。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節日的真正意義呢?

    回覆刪除
  22. 4a_17
    我認為社交網站對年青人是弊多於利。在現今社會,上社交網站其實是很常見的和很普偏的事。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至少會是其中一個社交網站的會員之一。
    也許你在鍵盤或者滑鼠上飛快地按幾下,你想結識到什麼朋友,通通出現在你眼前。你又有沒有做過以上的事呢?
    用這個方法雖然快捷方便,你又知道潛在的又有什麼風險,而且何幾的深呢?
    在社交網站交友可能有機會結識到一些不好或很懷的人,使你損失金錢﹑時間﹑精神或者甚至是個人的名譽﹑清白。此外,在社交網站交友,你也不能與對方了解深遠的。

    回覆刪除
  23.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我卻不認同.
    香港的節日有很多,例如有中秋節,農曆新年,端午節等等.雖然這些節日的名稱,活動內容都大不相同,但當中卻存在一個共通點,就是和家人相聚,我相信,這是節日的其中一個意義.
    我在家中的角色是長子,長子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節日時不和家人團聚,怎能樹立好的榜樣給弟妹看?所以節日也是一個良好的機會表現自己在家中重要的角色.
    現時香港人對節日的態度只是不同了,因為有些人不懂得節日的真正意義和其目的而已.所以如果只要在教育方面做些功夫,教教他們節日的來源,意義等等,相信人們會記得節日的真正意義.

    回覆刪除
  24. 4a_27
    有人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我卻不認同.
    香港的節日有很多,例如有中秋節,農曆新年,端午節等等.雖然這些節日的名稱,活動內容都大不相同,但當中卻存在一個共通點,就是和家人相聚,我相信,這是節日的其中一個意義.
    我在家中的角色是長子,長子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節日時不和家人團聚,怎能樹立好的榜樣給弟妹看?所以節日也是一個良好的機會表現自己在家中重要的角色.
    現時香港人對節日的態度只是不同了,因為有些人不懂得節日的真正意義和其目的而已.所以如果只要在教育方面做些功夫,教教他們節日的來源,意義等等,相信人們會記得節日的真正意義.

    回覆刪除
  25. 4A_11 KONG YIN TUNG
    香港的節日已經失去了意思,等待節日來臨就如等待假期,,節日的來臨意義究竟是什麼呢,現今節日已經失去了氣氛?試以新年做為例子,新年本應是華人重要的大日子,應該與來自遠方的親戚共渡這個節日,要一團和氣,但願家家平安。可是現在的人把新年的幾天假假'好好利用',用來出外旅行,本應共家人共渡天倫的日子變了二人世界,甚至朋友的世界,家人不是應該最重要嗎?又或者,新年就單單只是為了那數封的紅封包。
    又以聖誕節做例子,聖誕是主耶穌誕生的日子,藉著慶祝聖誕節來傳福音,帶出喜歡,祝福人們,但現今的聖誕,像是只期待平安日的倒數活動和聖誕禮物..
    現今人們隨波逐流,為慶祝而慶祝,變得沒有意義,那倒不如把每天都定下為一個節日吧了!

    回覆刪除
  26. 4A_14_Tam Ka Man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並沒有失去意義。我覺得所謂的「意義」其實並不是指有沒有依照傳統習俗去渡過每一個節日,而是我們和家人聚首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光。
      每一個節日的來臨,都提醒著我們應該在百忙之中抽些時間陪伴家人,關心一下身邊的人。就好像我們在新年到親友家拜年,大家互相問候和祝福,將心意互相傳達,讓親切關懷的感覺直達每一個人的心中。在清明節時,大家都會思念先人,並一起去掃墓,送上鮮花表示孝心。在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晚飯,飯後一起到公園散步,一邊賞月,一邊吃水果和月餅,小孩們拿着燈籠嬉戲,十分溫馨。
      如果沒有這些節日,或許大家會忙得沖昏了頭腦,忘記了珍惜家人的重要性,所以節日有提醒我們的功用,並提供了假日讓我們付諸行動。

    回覆刪除
  27. 4A ip wing yin (10)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已經失去了節日的原來意義!因為人們其實對節日背後的歷史了解根本不深.所謂吃聖誕大餐,派利是,拜山......只不過是一些被束縛了多年的門面功夫.其實節日不應該只是為我們提供一個盡情玩樂及假期的機會,最重要是明白它來源.
    除了香港人對節日背後的歷史了解不深外,其實香港人對某節日並不重視!因為某些節日例如萬聖節也要如平日般照常工作,上班上課.令節日變得沒有意義,沒有氣氛~

    回覆刪除
  28. 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已經失去了節日的原來意義!現今的年輕人不是只顧及自己學習上的分數高低,就是只顧及自己在娛樂中是否快樂.不過就面對節日的起源,當中的意義,為何要做這些事,年輕人都不太理會.人們只是把節日當作假期來玩樂.這些事可能只變成記載在圖書上的歷史.現在的年輕人不學習成了中年時就回答不了,就一代代忘記了它.

    回覆刪除
  29. 有時很多節日都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例如聖誕節:本義是紀念耶穌生日,但是現今社會如果不是基督教徙,根本不會為耶穌買生日蛋糕和說生日快樂。另一方面,好多節日其實已經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假期,即使他的本意已經失去了,但仍有他的價值,例如聖誕節:很多人會在聖誕節時和知己朋友慶祝,又或者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休息時間,某個程度上,不少港人都把聖誕節看待一天的休息日,也算是一種新的價值同意義。

    回覆刪除
  30. 我不同意香港現時的節日已失去意義,因為只是時代改變而令到形式轉變而已。
    以農歷新年為例,年廿八進行的大掃除習俗仍保留至今,目的同樣是把家裡打掃乾淨來迎接春節來臨。
    雖然在香港已無法聽到放鞭炮的聲音,但慶祝春節的意義也可以在電視上觀賞煙花來代替,節日意義亦很濃厚。
    年初三赤口不拜年,人們都不會去拜年,為免起口角。以前有很多善男信女都會去車公廟祈福,轉風車,期望新的一年可以行好運。時代改變了,大家除了去車公廟祈福外,有不少人就選擇與同輩去欣賞有新年氣氛的電影。另外,貼揮春,互相拜年,派利市,買年花,說吉祥話,添置新衣服等等的傳統習俗和意義都仍然保留至今。
    總括而言,我認為香港現時的節日並沒有失去意義,只是有些形式改變了而已。

    4A_21 YiuMingSze

    回覆刪除
  31. 欠:4,12,15,18,23,24,25,26,31,36,38

    鄭(6/4)

    回覆刪除